
Qzone
微博
微信
当全民目光聚焦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时,老将孙杨也将迎来他的全运会首战。今日,他将出战男子400米自由泳项目,并在明日继续征战男子200米自由泳赛场,向自身极限发起新的挑战。
这是孙杨期待已久的时刻。自复出以来,他不断加大复训强度,先后参加春锦赛、冠军赛等高水平赛事,只为拿到全运会的参赛资格。与八年前的天津全运会时期相比,这位重返全运赛场的名将已不再是 “稳夺金牌”的年轻王者,但他的比赛,还是牵引着无数目光。
微博上,“孙杨备战2025全运会”的话题阅读量已突破千万;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晒出游泳赛事门票,留言“孙杨,我们赛场见”,自发为这位老将应援。与此同时,他合作的361°、鲨壳等知名品牌也纷纷隔空助力。比赛未始,期许已至。来自无数泳迷与合作品牌的支持,正共同见证这位老将的坚持与突破。
社会对孙杨的关注从未减少。多年以来,无论是在赛场还是商界,他始终是泳坛“顶流”。赛场上,他斩获个人金牌逾百枚;商界中,他曾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运动员之一。即便不再处于巅峰,孙杨仍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一次次自我挑战中吸粉无数。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让这位老将始终站在聚光灯下,历经时间淬炼,仍被大众关注?
回望孙杨的运动生涯,答案或许早已写在他的每一次挥臂之间——那是源于内心的热爱,以及始终如一的坚韧。
1. 用热爱与坚韧,突破年龄界限
以34岁的“高龄”征战全运会,连续参与400米自由泳和200米自由泳两项赛事,这在中国泳坛堪称一个“奇迹”。
在中国游泳竞技体系中,14岁进入省队、18岁进入国家队、20岁前后获得国际级大奖、26岁左右退役,曾是游泳冠军们的“标配”。在孙杨之前的游泳冠军,如吴鹏、张琳,退役年龄都卡在26岁。
但孙杨却打破了这个规律,在全运会游泳史上,他是在役年龄最大、赛龄最长、个人项目金牌数最多的选手。早在2005年,他便首次登上全运会赛场;此后屡次登顶,累计收获12枚金牌,其中个人项目多达8枚,被粉丝誉为“金牌收割机”。但或许很少有人能想到,二十年后,他依然站在起跳台上,与年轻二十岁的新生代选手同场竞技。
在新浪新闻《无双》栏目推出的专题纪录片中,孙杨面对镜头分享自己的本心:“这次复出,我不是想告诉大家,冠军回来了,因为冠军总有一天会拿不到。我是想告诉大家,我因为热爱回来了。”
但在残酷的竞技场上,仅有热爱远远不够。要与时间抗衡,还需要非凡的韧性。
据报道,为备战全运,孙杨吃了太多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他曾多次接受肩膀、膝盖封闭治疗,脚部在游泳时几乎麻木,只为在严重积液的情况下维持训练强度;在高原集训中,他因训练负荷过大导致缺氧、肌肉剧痛,被“练哭”三次。
备赛过程之所以如此“艰辛”,都是因为“34岁”这一高龄。孙杨的教练分析,“这样繁重的训练量,对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一般睡一觉就恢复了。但孙杨不一样,他要用尽可以用到的恢复设备和仪器,借助许多外力,才能和别人睡一觉的效果拉平。就全世界来看,能在这个年纪达到孙杨训练量的运动员,也是屈指可数。”
正因如此,孙杨的训练日常,总是伴随着针灸、冰浴、加压等治疗手段,用孙杨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停的治疗,好一点再训练,训练完继续疼痛,然后再治疗的过程。”
对于孙杨而言,复训已经艰难,参与高水平赛事,更是堪称“生死考验”。正如他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全运会是一场硬仗,对手的实力都很强。”但这种挑战不会动摇他的意志,“我觉得做事就是要有始有终,我可以输,但哪怕输,哪怕战死,我也要战死在水里。”
唯有如此极致的热爱和坚持,能让孙杨在今天依旧奋战在泳坛。也唯有非凡的韧性,才能让一位“老将”跨越时间的界限。
从“金牌收割机”到“泳坛常青树”,二十年的时光虽然让他不再年轻,却也为中国泳坛留下了一座新的丰碑——它提醒着每一位后来者:在追逐热爱的路上,年龄从不是界限。
2. 用价值共鸣,带来长久同行
在赛场之外的商界,孙杨同样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十五运期间,361°、鲨壳等多个知名品牌纷纷隔空为他助力。这些品牌有一个共同点——与孙杨的合作并非短期营销,而是基于价值共鸣的长期同行。
以361°为例,这家品牌与孙杨的合作已持续十余年,始终是他多个职业阶段的重要装备支持者。此次全运会前,更特别推出“孙杨同款 ICON 鲨鱼战服”,号召网友为他应援。这种长期携手的背后,是理念的共振。361°的品牌口号是“多一度热爱”,在产品理念上追求“极致专业”;而孙杨的体育精神,正是对“热爱”与“极致”的不懈诠释。
还有汽车膜品牌鲨壳,将孙杨与自有品牌IP“易小鲨”形象结合,推出了限定版“孙小鲨”玩偶。在孙杨比赛期间,这款玩偶多次作为应援物被赠予粉丝,引发粉丝们的热烈反响。孙杨自己也非常喜欢这款玩偶,常将玩偶挂在常用的背包上,佩戴出行。
在与孙杨的合作中,鲨壳一直以双方“韧”的共性发散主题。去年孙杨复出首赛,鲨壳便以“生来坚韧,从‘芯’出发”为主题为他声援;今年春锦赛期间,又以“信‘韧’到底”为口号,在赛前为他鼓劲、赛后为他喝彩;到了游泳冠军赛,鲨壳再度喊出“当‘韧’不让”。可以说,“韧”的精神,贯穿了孙杨与鲨壳共同走过的每一程。
对于孙杨而言,“韧”代表着他对泳池的不舍与坚守,是他在一次次逆境中淬炼出的精神底色;而对于主打隐形车衣的鲨壳来说,“韧”不仅是产品性能的核心特质,更象征着品牌在追求极致防护力与品质坚守上的执着信念。
这些价值层面的共鸣,最终在商业领域转化为不断升级的合作关系。早在去年7月,鲨壳便官宣签约孙杨担任品牌大使;而到今年7月,鲨壳正式续签孙杨为品牌代言人,将合作深度进一步提升。
由此可见,在“价值共鸣”的基础上,运动员与品牌之间的长期合作价值愈发凸显。一方面,品牌可以借助孙杨复出与征战赛场的高光时刻,持续焕新品牌形象,强化消费者心智;另一方面,孙杨也能借助品牌传播的力量,实现个人影响力的延展与再造。这种以“价值互信+双向传播”为核心的合作模式,使运动员与品牌双方都能实现长期共赢。
“孙杨式”的商业合作,也折射出当下体育营销的新趋势: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评估,正在从单一的竞技成绩,转向对其人格魅力、叙事张力及品牌契合度的综合考量。
在这一新逻辑下,品牌的关注焦点从“押对成绩”转向“押对人”。361°与鲨壳便是这种典型代表——它们选择在孙杨复出后、成绩尚未完全明朗之际便坚定签约,正因认同其精神内核,也由此共享了运动员成长带来的长期价值红利。
回顾孙杨复出以来的表现,他对游泳的纯粹热爱和坚韧品质,既是他得以屹立泳坛的根基,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真正源泉。从少年到老将,从赛场到商场,孙杨用热爱和坚韧,跨越了时间的鸿沟,也跨越了职业的边界。
十一月的广州,水面将再次被他划破——那一刻,人们或许不只会关心金牌所属,更会被一种更持久的力量所感染:坚持热爱坚韧前行的人,永远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