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诞生记_TOM体育
正文
Qzone
微博
微信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诞生记

2017-12-16 11:27 信报网   

2017年12月15日20时22分,中国首都北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这座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标志性“双奥”场馆,又一次见证了奥林匹克历史性时刻: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在此揭开了神秘面纱,正式亮相。

北京,这座将成为全球首个夏季、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东方文明古都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又一次为奥林匹克大家庭奉献了出色的会徽,必将成为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北京冬奥会会徽发布仪式上发表的视频祝辞中表示,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揭幕,对于中国乃至整个奥林匹克大家庭,都是奥运之旅中的精彩里程碑。会徽是雄心与梦想的象征。为了北京冬奥会的共同目标,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会兴奋不已、翘首以望。

巴赫说:“全世界的人们都会以北京冬奥会会徽这一形象彼此联系沟通。会徽代表了北京冬奥会的愿景,把中国的美好展现给全世界,用独特的方式把现代与传统融合在一起。当然,会徽还会把冬季运动的乐趣带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年轻一代。国际奥委会很荣幸能够与中国朋友一起,在这座奥运城市再次创造历史,实现这个中国梦路途中的每一步,都会有我们的支持与陪伴。”

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一同征集、一同发布,为同一设计师所设计,在视觉语言上达到高度统一。

时光回到2015年7月31日傍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展中心郑重宣布,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一年后的同一天——2016年7月31日,北京冬奥组委从长城发出邀请,面向全球征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设计方案。历时一年五个月,“冬梦”“飞跃”在“水立方”正式亮相。

北京冬奥组委于2016年7月启动会徽征集设计工作,以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为指导,借鉴2008年奥运会和近几届冬奥会经验,经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修改深化、评议沟通、法律查重、审定批准六个阶段。

在2016年9月开幕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了“北京2022设计论坛”,邀请全球范围专业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对会徽和形象景观设计进行研讨。北京冬奥组委还专程到上海、石家庄、大连、沈阳、杭州、泉州等城市,邀请海内外设计师研讨。与此同时,鉴于冬季运动项目在我国并不像夏季运动那么耳熟能详,北京冬奥组委还组织相关设计师参与体验冬季运动,从中获取灵感。

会徽征集启动以来,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专业设计机构的广泛关注。2016年11月20日,是设计征集投稿开始的第一天。位于北京歌华大厦的会徽设计征集办公室异常繁忙,来自北京几所艺术设计院校的设计师以及一些业余人士成为首批应征投稿人。

在整个投稿阶段,四面八方的应征作品承载着人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憧憬和向往,如雪片般飞到了会徽设计征集办公室。牛皮纸袋包裹的一件件设计方案,占满了用来存储的房间。前来投稿的有小学生,有国企员工,也有专业美术院校的师生。

会徽设计征集工作在2016年11月30日16时截止,征集工作历时4个月,共收到设计方案4506件,数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征集的2.2倍。

——设计方案分别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以及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等13个国家。

——最年长的投稿人85岁,年龄最小的投稿人7岁。有多位残疾人设计者亲自来到征集办公室递交作品。

——来自专业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设计方案达到3198件,占总数的71%。通过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微博参与和关注会徽征集活动的人数超过700万。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感受到这些应征设计方案的两个鲜明特色。第一,冰雪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元素的结合,是这次会徽设计的总体趋势和普遍特征;第二,冬奥会会徽实际上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笔墨当随时代,而设计也当随时代,会徽的设计、色彩的运用、字体和图形的结合,都有一种对中国时代发展的由衷表现。

初选时,评委们每人可以挑选100件作品。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投票之后即唱票,初评入围的78件作品就此产生。一天之后再复评,每名评委选出他们心目中的前10名。

作品当中,有用汉字来表达的,有用数字来展现的,有突出冬季特点比如雪花的,也有中国传统图形图案诸如长城、灯笼、鞭炮、剪纸的。为了能更加集中注意力,评委们将选出来的精品挂到墙上,逐一点评发表意见,讨论每件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在投票前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在反复比较、认真筛选之后,中外评委对入围复评的作品又投下了神圣的一票,选出了10件设计方案,并进行打分排序。

北京冬奥会会徽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中外评委们,在评审过程中达成了高度的共识——会徽主题一定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艺术形式具有中国特色,创意设计突出冰雪主题,易于国际传播。

经过投票,801号作品在10件入围作品中获得总分第一名,其中的“冬”字概念设计就是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原型。机缘巧合的是,作者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会徽的设计者、中央美院设计学院副教授林存真。还在申冬奥期间,林存真设计的申办会徽就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

谈及为何以中国汉字“冬”字为设计创意核心时,林存真副教授进行了解读:“‘冬’字是一个方向,无论是文字还是书法,都有中国文化的代表性,所以我在冬奥会会徽征集时,坚持做了这个方案。申冬奥会徽和会徽缘自同一个‘冬’字,既有传承又有发展,展现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申办时强调我们的实力、文化和承诺;而在举办时,就要以运动员为中心,设计时把中心放在对运动的体现上。申奥会徽更写实,而冬奥会会徽则更有力度、更加抽象。”

2017年1月14日,北京冬奥组委集中研究了入围的10件设计方案,每件作品都有各自的含义和优势,其中4件作品被确定为下一步继续修改完善的方向。

5天之后,为了让4件入选作品不仅有好的理念,还有专业的呈现效果,北京冬奥组委委托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4所高校,分别与原作者一起,对这4件作品进行深化设计。在2月递交初步修改方案时,会徽整体设计从专业角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广泛征求意见之后,北京冬奥组委主席会上确定了一件会徽设计方案和一件备选设计方案。801号作品,也就是“冬梦”和“飞跃”,最终脱颖而出。

会徽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林存真对“冬梦”和“飞跃”的形态这样解读:“冬奥会是冰雪运动的综合,会徽既要体现冰上运动,也要体现雪上运动,会徽形态来源于冰上和雪上运动的姿态,整体外形又体现了中国汉字“冬”。同时,冬奥会运动项目与夏奥会相比,所有运动项目都借助于器械,特别是在残奥会会徽设计时,增加了对雪杖、轮椅等运动器械的展现。”

北京冬奥会会徽之所以用“冬”字的创意,是因为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当中,汉字是承载最多文化因素的重要基因,而中国书法则是中国最高的艺术境界之一。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杭海解读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汉字和书法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水准,易于理解;对于外国人来说,虽然未必认识这是什么字,但可以理解书法这种抽象表达所传递出的情绪。这也是中国继北京2008年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后,在2022年冬奥会上,为奥林匹克遗产贡献的又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点和内涵的会徽。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现在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通过用汉字元素“冬”来设计冬奥会会徽,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世界对中国文化产生美感和敬意。

虽然申冬奥会徽和冬奥会会徽都有“冬”字的元素,但评审委员会的专家们认为两者已有足够的不同区分。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冬奥会会徽比申冬奥会徽在形象的饱满度、色彩的热烈程度、形式的现代感以及整个精气神上,又进了一大步。设计师在申冬奥会徽设计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概括、提炼和优化。

2017年11月4日,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会徽。

12月5日,国际残奥委会正式认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方案。

12月6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正式认可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设计方案。

12月15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正式亮相。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办工作从此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

责任编辑: 3858NCY

责任编辑: 3858NCY
广告